首頁 > 醫護天地 > 院感管理

多重耐藥菌技術指南

時間:2012-06-01   

   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轉發關于衛生部辦公廳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  指南的通知

  院屬各科室:
  現將衛生部辦公廳關于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的通知(衛辦醫政發〔2011〕5號)轉發給你們,請認真遵照執行。
  二〇一一年二月十五日
  衛辦醫政發〔2011〕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
  為進一步加強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指導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做好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降低發生醫院感染的風險,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根據《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及有關規定,我部組織制定了《多重耐藥菌感染預防和控制技術指南(試行)》。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二〇一一年二月十五日
  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
  (試行)
  多重耐藥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主要是指對臨床使用的三類或三類以上抗菌藥物同時呈現耐藥的細菌。常見多重耐藥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耐萬古霉素腸球菌(VRE)、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ESBLs)細菌、耐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腸桿菌科細菌(CRE)(如產Ⅰ型新德里金屬β-內酰胺酶[NDM-1]或產碳青霉烯酶[KPC]的腸桿菌科細菌)、耐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鮑曼不動桿菌(CR-AB)、多重耐藥/泛耐藥銅綠假單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藥結核分枝桿菌等。
  由多重耐藥菌引起的感染呈現復雜性、難治性等特點,主要感染類型包括泌尿道感染、外科手術部位感染、醫院獲得性肺炎、導管相關血流感染等。近年來,多重耐藥菌已經成為醫院感染重要的病原菌。為進一步加強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指導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做好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降低發生醫院感染的風險,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根據《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及有關規定,特制定本技術指南。
  一、加強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管理
  (一)重視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管理。醫療機構應當高度重視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的預防和控制,針對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的診斷、監測、預防和控制等各個環節,結合本機構實際工作,制訂并落實多重耐藥菌感染管理的規章制度和防控措施。
  (二)加強重點環節管理。醫療機構要采取有效措施,預防和控制多重耐藥菌的醫院感染。特別要加大對重癥監護病房(ICU)、新生兒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經科病房、燒傷病房等重點部門以及長期收治在ICU的患者,或接受過廣譜抗菌藥物治療或抗菌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留置各種管道以及合并慢性基礎疾病的患者等重點人群的管理力度,落實各項防控措施。
  (三)加大人員培訓力度。醫療機構要加強對醫務人員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知識的教育和培訓。提高醫務人員對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認識,強化多重耐藥菌感染危險因素、流行病學以及預防與控制措施等知識培訓,確保醫務人員掌握正確、有效的多重耐藥菌感染預防和控制措施。
  二、強化預防與控制措施
  (一)加強醫務人員手衛生。嚴格執行《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WS/T313-2009)。醫療機構應當提供有效、便捷的手衛生設施,特別是在ICU、新生兒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經科病房、燒傷病房等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重點部門,應當配備充足的洗手設施和速干手消毒劑,提高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醫務人員在直接接觸患者前后、進行無菌技術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觸患者使用的物品或處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須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劑進行手消毒。
  (二)嚴格實施隔離措施。醫療機構應當對所有患者實施標準預防措施,對確定或高度疑似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應當在標準預防的基礎上,實施接觸隔離措施,預防多重耐藥菌傳播。
  1.盡量選擇單間隔離,也可以將同類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間。隔離房間應當有隔離標識。不宜將多重耐藥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與留置各種管道、有開放傷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間。多重耐藥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轉診之前應當通知接診的科室,采取相應隔離措施。沒有條件實施單間隔離時,應當進行床旁隔離。
  2.與患者直接接觸的相關醫療器械、器具及物品如聽診器、血壓計、體溫表、輸液架等要專人專用,并及時消毒處理。輪椅、擔架、床旁心電圖機等不能專人專用的醫療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
  3. 醫務人員對患者實施診療護理操作時,應當將高度疑似或確診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進行。接觸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傷口、潰爛面、粘膜、血液、體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時,應當戴手套,必要時穿隔離衣,完成診療護理操作后,要及時脫去手套和隔離衣,并進行手衛生。
  (三)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程。醫務人員應當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程,特別是在實施各種侵入性操作時,應當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和標準操作規程,避免污染,有效預防多重耐藥菌感染。
  (四)加強清潔和消毒工作。醫療機構要加強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診療環境的清潔、消毒工作,特別要做好ICU 、新生兒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經科病房、燒傷病房等重點部門物體表面的清潔、消毒。要使用專用的抹布等物品進行清潔和消毒。對醫務人員和患者頻繁接觸的物體表面(如心電監護儀、微量輸液泵、呼吸機等醫療器械的面板或旋鈕表面、聽診器、計算機鍵盤和鼠標、電話機、患者床欄桿和床頭桌、門把手、水龍頭開關等),采用適宜的消毒劑進行擦拭、消毒。被患者血液、體液污染時應當立即消毒。出現多重耐藥菌感染暴發或者疑似暴發時,應當增加清潔、消毒頻次。在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診療過程中產生的醫療廢物,應當按照醫療廢物有關規定進行處置和管理。
  三、合理使用抗菌藥物
  醫療機構應當認真落實抗菌藥物臨床合理使用的有關規定,嚴格執行抗菌藥物臨床使用的基本原則,切實落實抗菌藥物的分級管理,正確、合理地實施個體化抗菌藥物給藥方案,根據臨床微生物檢測結果,合理選擇抗菌藥物,嚴格執行圍術期抗菌藥物預防性使用的相關規定,避免因抗菌藥物使用不當導致細菌耐藥的發生。
  醫療機構要建立和完善臨床抗菌藥物處方審核制度,定期向臨床醫師提供最新的抗菌藥物敏感性總結報告和趨勢分析,正確指導臨床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提高抗菌藥物處方水平。
  四、建立和完善對多重耐藥菌的監測
  (一)加強多重耐藥菌監測工作。醫療機構應當重視醫院感染管理部門的建設,積極開展常見多重耐藥菌的監測。對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或定植高危患者要進行監測,及時采集有關標本送檢,必要時開展主動篩查,以及時發現、早期診斷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
  (二)提高臨床微生物實驗室的檢測能力。醫療機構應當加強臨床微生物實驗室的能力建設,提高其對多重耐藥菌檢測及抗菌藥物敏感性、耐藥模式的監測水平。臨床微生物實驗室發現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后,應當及時反饋醫院感染管理部門以及相關臨床科室,以便采取有效的治療和感染控制措施。患者隔離期間要定期監測多重耐藥菌感染情況,直至臨床感染癥狀好轉或治愈方可解除隔離。
  臨床微生物實驗室應當至少每半年向全院公布一次臨床常見分離細菌菌株及其藥敏情況,包括全院和重點部門多重耐藥菌的檢出變化情況和感染趨勢等。

醫院地址:二七區京廣南路29號(京廣路與長江路交叉口)

乘62、81、126、203、553、556、563、906、981、B16、Y17、111、B1路直達 地鐵:五號線京廣南路站·市第六人民醫院下車向南500米

聯系電話 0371-60331627 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 www.zssiyanli.com ? Copyright 2020 版權所有 豫ICP備15005665號-1

技術支持:河南維康軟件有限公司

99久久国产自偷自偷免费一区,一级A带毛片视频播放,亚洲av日韩av偷拍偷拍,欧美v片四虎在线观看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福利 | 在线观看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福利站免费 | 欧美大香线蕉线伊人久久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蜜桃 |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